最新活动

专家观点 解伟刘春明 - 生物育种产业化面临的机遇与政策保障

【概要描述】

专家观点 解伟刘春明 - 生物育种产业化面临的机遇与政策保障

【概要描述】专家观点 解伟刘春明 - 生物育种产业化面临的机遇与政策保障

详情

  全球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从 1996 年的 170 万公顷到 2019 年的 1.9 亿公顷,增长了 112 倍。以2019 年为例,全球种植的主要转基因作物是大豆、玉米和棉花,合计 1.8 亿公顷(与当年中国所有作物播种面积 1.7 亿公顷大致相当),占当年所有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的 94%。转基因大豆约占全球大豆总种植培养面积的 74%、转基因玉米约占全球玉米总种植培养面积的 31%、转基因棉花约占全球棉花总种植培养面积的 79%、转基因油菜约占全球油菜总种植培养面积的 27%。这些转基因作物主要在全球 29 个国家种植,此外,还有 43 个国家虽然不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但允许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美国、巴西、阿根廷是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排名前三的国家,也是中国进口农产品(尤其是大豆)最主要的 3 个来源国,这 3 个国家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占

  中国在转基因安全生产证书发放方面,有如下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点。1997 年首次发放了抗虫转基因棉花、延熟番茄生物安全生产证书,1999年发放了花色改变的转基因矮牵牛花和抗病毒的转基因甜椒生物安全生产证书,2006 年发放了抗虫杨树、抗病毒木瓜生物安全生产证书,2009 年发放了抗虫水稻、植酸酶玉米安全生产证书。由于诸多原因,之后的 10 年处于停滞时期。2014 年,中国提出了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即从“非食用”(如转基因抗虫棉花)到“间接食用”(如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再到“直接食用”(如转基因水稻和小麦)逐渐产业化的发展目标。2019 年以来陆续发放了耐除草剂玉米、双抗玉米和耐除草剂大豆生物安全生产证书。但是,2009 年之前,中国主要是“非食用”转基因农产品的产业化,之后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产业化的脚步开始放缓。2004 年巴西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培养面积超越中国,2006 年印度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培养面积超越中国,2011 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培养面积约为印度的 37%。

  截至目前,中国除抗虫转基因棉花和抗病毒木瓜外,其他转基因作物并没有产业化生产。2019 年中国抗虫转基因棉花和抗病毒木瓜的播种面积达到320 万公顷,其中抗虫棉播种面积占 99% 以上,抗病毒木瓜播种面积很小。

  近日,《生物技术通报》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解伟研究员和刘春明教授文章《生物育种产业化面临的机遇与政策保障》。本文在回顾全球和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历史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遇到的两大机遇 :一是中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持续进口和间接食用在下游加工业和群众中积累了一定的消费基础 ;二是过去这些年中国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已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做出了良好准备。最后,本文从充分的利用现有群众消费基础、进一步释放技术储备潜力、更加严格地做好全流程监管等方面,提出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政策建议。

  转基因技术是全球应用场景范围最广、发展速度最快、产生影响最大的现代生物技术。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为确保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在中国从获批安全生产证书到部分区域试点、再到全面推广有序推进,基于前文分析,提出如下三条政策建议 :

  首先,充分的利用我国花了钱的人转基因农产品已有的消费基础,进一步提升民众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认知、夯实群众基础,为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宣传氛围。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业化是中国实现转基因技术产业化“三步走”战略中的关键一步,将使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从“非食用”向“间接食用”(如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转变,要良好的宣传氛围,让大众明白只是允许进口转基因农产品而不允许生产转基因农产品相当于掩耳盗铃。中国农产品加工公司已有采用转基因进口大豆加工油脂、饲料并生产畜产品的经验,大众在消费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油脂、畜产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消费基础,在此基础上,建议增加对转基因作物全球生产进展、发达国家转基因农产品消费、中国转基因作物历程、转基因农作物的性状优势、中国粮食安全压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经济账等的宣传,共同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充分的利用中国在转基因作物研发方面积累的技术储备,加快推广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业化的步伐,形成从“研发”到“生产”、到“进一步研发”、再到“进一步提升生产”的良性循环。中国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研发技术方面投入巨大,在抗虫转基因玉米、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等研发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 有关技术储备为产业化做好了准备。若只投资研发而产业化步伐较慢,不仅是对前期大量研发投资的一种浪费而且新技术也无法产生效益,不利于鼓舞科学家研发新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此,对于已完成生产性试验并递交安全生产证书申请的转基因新品种,建议加快审批,形成有梯队的转基因技术储备 ;对于试点中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建议总结经验与问题 ;建议加强完善转基因品种的审定程序,探索确保安全前提下更高效的转基因品种审定制度 ;在全世界疫情和战争等影响下,粮食危机风险增大,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压力增加,在这些背景下,建议尽快开展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大田风险评价、尽快启动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在中国主产区全面推广种植。

  第三,更加严格地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全流程进行监管,提前研判各类风险、提前做好各种预案,珍惜转基因农产品在中国已有的消费基础,释放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技术储备潜力,切实做到有序推进。在当下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由试点向大规模产业化种植的关键过渡时期,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在产业化过程中,如果出现负面信息,势必功亏一篑,严重影响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进程。为此,建议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种植的种子繁育、试点、田间生产、产后加工和市场流通等过程中,要建立全流程监管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有关政策和制度。不仅要重视种子繁育和田间生产环节的法律和法规建设,也要重视产前种子销售市场、产后加工和市场流通环节的法律和法规建设,要提前研判所有的环节也许会出现的风险,提前制定各类预案措施,确保转基因技术有序产业化。

  解伟,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同时是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粮食安全政策、农业资源环境经济、农业部门均衡模型(CAPSiM)及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近年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食物安全政策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类杂志,如 Nature , Nature Plants 和 Nature Food , Risk Analysi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等;经管类杂志,如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China Economic Review ,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等。多篇文章入选“全球最受关注的百篇论文排行榜”、“CAER高被引用论文”、“Highly Commended Papers”、“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等奖项。过去5年,独立主持6个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973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国际合作项目1项;作为骨干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基于研究成果,还向中央和国家部委递交多份政策简报,产生一定的政策影响。

  刘春明,博士,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侨联副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细胞学会副监事长。主要研究植物种子发育,特别是胚胎与胚乳发育的分子调控和细胞间信号转导分子机理。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同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项目支持,2009年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新中国60年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总被引 4000余次。

  《生物技术通报》是由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所主办的生物工程技术领域高水平综合性学术期刊,由知名科学家谢旗研究员担任期刊主编。主要报道与农业科学相关的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域最新基础研究成果,致力于为学术共同体打造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的优秀平台。目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CSCD核心库、RCCSE核心,“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入选期刊。

最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