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 【机构听风】超声及内镜业务齐头并进公司迎来经营拐点

  • 上架时间: 2024-05-24 |   作者: 五星电视体育直播观看免费
    《证券期货投资的人适当性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
  • 联系我们
产品描述

  《证券期货投资的人适当性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的本信息,仅面向东方证券客户中不低于中低风险承受级别的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风险承受级别的投资者,请勿阅读、转发或使用本信息。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

  8月16日-8月20日,我们列示的接受机构调研量前二十的上市公司涨跌幅均值为-2.78%,中位数为-3.45%,跌幅最大的为12.17%,涨幅最大值为15.04%;接受知名公募及私募调研家数前十的上市公司涨跌幅均值为-2.73%,中位数为-4.42%,最小值为-11.74%,最大值为10.26%。同期上证指数跌2.53%,深圳成指跌3.69%,创业板指跌2.61%。

  1、8月10日,TCL科技公布了21年半年报,实现盈利收入同口径同比增长88%;归母净利润同比461.5%,全面超额完成预算。对应Q2,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7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7.6%。公司毛利及净利率均达到上市以来的单单季峰值,分别为22.66%及14.27%;

  2、8月16日,有报道称,TCL科技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将向三星电子供货智能手机OLED面板。当晚,TCL科技方面称,该消息属实。TCL科技收购三星苏州的LCD产线之后,三星显示入股了TCL华星,双方关系进一步巩固。

  ‍‍‍‍‍1、具体来看,公司的两个核心业务皆表现靓丽:半导体显示业务同比增长93.6%,净利润66.1亿元,同比增长67.5亿元;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1%,净利润同比增长160.6%;

  2、公司在机构调查与研究中表示,由于受到了前期供应的影响,以及物料供应、面板供应以及物流的影响,从下游整机库存来看,渠道库存依然偏紧。公司将通过现有产能释放及产线结构优化对现有产能进行提升。此外,公司还提到公司营收增长大于产能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机构的调整和优化,即高端品份额的增加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8月14日-8月20日,共1519机构对85家上市公司做了调研。其中主板公司47家、创业板公司33家及科创板公司5家。

  上周机构调研所涉及的申万一级行业共21个,其中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及电气设备等行业关注度较高。

  上周接受机构调研量前二十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较上上周变化较大,新增了传媒、钢铁、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及建筑材料,减少了电气设备及轻工制造、家用电器及机械设备行业。

  8月17日开立医疗发布21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2.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15.65%,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其中,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3.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7.9%,业绩持续改善。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公司超声和内窥镜镜业务齐头并进。其中,超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95%,整体恢复快速地增长,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收入同比增长51.76%,延续高增态势。

  公司认为,从整体看来国内业务增速高于国外业务增速,下半年将延续上半年的增长势头。超声方面,公司对保持稳健增长具有信心,内窥镜方面,预期未来三年内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对于公司的长期规划,公司认为从产品线来看仍以超声和内镜为主,未来公司将从一个设备公司进入“设备+耗材”模式。公司IVUS项目属于心内科高端耗材,产品前阶段临床表现很好,将在明年下半年拿到国内注册并进入市场。

  上周共59家上市公司接受了知名公募或私募基金的调研。我们根据上市公司上周接受的知名公募及私募家数,列示了排名前十的公司及相关信息,供投资人参考。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周接受知名公募及私募基金调研家数前十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较上上周变化较大,增加了餐饮、传媒及建筑材料行业,减少了电气设备及家用电器行业。

  本报告(或刊物、资讯,以下统称:报告)由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总部编撰、制作及发布本营业部的客户。

  本报告是基于本部门认为可靠的或目前已公开的资讯、信息进行摘录、汇编或撰写,本部门对报告所载内容始终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信息源自主要有wind资讯、东方财富网、中财网、证券之星等各大财经网站,本报告不能够确保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请投资者阅读时注意风险。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信息、意见、推测或观点仅反映本部门于发布报告当日的判断,且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发出邀请。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产品服务,根据自己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评估结果、个人投资目标、财务情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借鉴、参照报告所载信息、意见或观点,独立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对应风险。

  在任何情况下,本部门及其员工不对任何人因援引、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及后果负有任何责任。

  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本部门事先许可不得就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擅自引用、刊发或转载,亦不得将报告内容作为诉讼、仲裁、传媒所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赢利或其他未经允许的用途。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产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