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地
  • 两种超声波增产增注技术试验应用

  • 上架时间: 2024-06-11 |   作者: 五星电视体育直播观看免费
    两种超声波增产增注技术试验应用通过试验应用国内外两种超声波解堵技术并作对比,初步判断两种技术在油
  • 联系我们
产品描述

  两种超声波增产增注技术试验应用通过试验应用国内外两种超声波解堵技术并作对比,初步判断两种技术在油井解堵上的适应性,为将来的规模实施筛选出相应的技术。总体上看该项技术对砂岩地层具备比较好的解堵能力,相较于压裂施工费用较低,相较于酸化措施,目的性更强,无污染,处理半径更长。标签:超声波;解堵;增产增注;沈阳油田目前沈阳油田主要是采用酸化解堵措施来解决油水井堵塞的问题,近几年针对不一样区块、不同岩性采取对应的酸液体系以及酸化工艺,对于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因反复洗井、作业导致的油层近井地带污染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注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其处理半径较小,不能有效处理油层深部堵塞问题。为此2016年底,我们开展了地层深部解堵工艺研究,对国内高功率、低频率的超声波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认识,在2017年我们继续对国外低功率、高频率的超声波进行了试验应用,通过两种超声波技术对比,筛选出适合沈阳油田的超声波增产增注技术。项目原理超声波解堵技术是将超声波换能器下放到油层位置,在机械、空化、热等功能作用下,使堵塞物疏松脱落,并随液体排出油水井,从而起到解除油水井堵塞,增产增注的目的。1.1机械震动作用超声波是弹性介质中机械振动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弹性粒子的振幅、速度发生显著变化,由此产生搅拌、松动、边界摩擦、分散、疲劳损坏、微裂隙、去气、声流成雾、解聚、冲击破碎及热作用等。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促成液体的乳化、凝胶的液化和固体的分散。由于不同介质的声阻抗不同,所以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下,不同声阻抗介质的声反射、振动速度的不同以及弹性介质的波动,都会破坏堵塞颗粒与岩石之间的凝聚力。在超声波的机械破坏作用下,堵塞颗粒与储层岩石发生剥落,使粘附的颗粒脱离孔道表面起到解堵的作用。1.2裂解及热作用在超声波作用下,在流体与固体的分界面处,由于粒子振动速度的巨大差异,导致边界摩擦,产生热量造成局部加热,甚至局部高温,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渗流速度。当储油层在高强度、长时间超声波作用下,由于原油分子间具有较大的加速度,形成分子间相对运动,由于惯性力的作用使得分子链断裂,大分子被粉碎,以此来降低了原油的粘度,提高了渗流速率。1.3空化作用在超声波一定频率作用下,液体中原有或者新生的气泡会产生共振。在波的稀疏阶段气泡迅速膨胀,当能量达到某个阈值时,气泡迅速破灭,在破灭的瞬间,气泡内部温度可达5000K,压力可达180MPa,在破灭过程中产生的速度约为110m/s的微射流,产生了局部高温度高压力,强冲击波和射流等极端的物理條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次级效应,如机械、热、化学效应等,会起到一定解堵作用。现场实施情况为加快超声波增油增注技术试验推广进程,验证超声波增油增注技术在沈阳油田油水井实施效果,在国内外超声波解堵技术中筛选出更加适用的技术。我们针对高凝油低渗砂岩、潜山裂缝以及稀油砂岩优选了三口井做试验,对比不同技术针对不一样性质油层的效果。目前累计增油850.6吨。见表1。2016年试验应用了国内高功率、低频率的超声波解堵技术:功率为18kW,频率约为25000Hz,措施共计25段,每段处理厚度1.2m,施工时间为3-6小时。在砂岩油藏效果较好,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井下温度由90上升到120,证明超声波确实对油藏起到加热作用。措施后井距为240m的临近水井注水压力下降3MPa,有效期约为一年,证明该技术作用距离能够达到240m甚至更远。在潜山油藏上试验效果一般,为了验证该项技术在潜山油藏的适应性,随后在该井实施酸化解堵施工,效果依然较差,说明该井低产的根本原因是地层压力下降所导致,与近井地带堵塞关系不大,并不能证明超声波解堵技术在潜山上不适用,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试验。2017年在稀油砂岩油藏试验应用了俄罗斯的低功率、高频率的超声波解堵技术:功率4kW,频率约为21000Hz,措施共计56段,每段处理厚度0.5m,施工时间为20分钟,该井在措施后对其进行负压抽吸,将堵塞物抽离出油层,放大解堵效果,措施后效果较好。临近油水井无明显变化。取得的成就及认识超声波增产增注技术具备比较好的解堵能力,作用半径较大,施工后配合负压抽吸效果更加好;从现场施工的功率、时间和频率上来看,国内超声波技术较俄罗斯均有优势,作用效果更优。下步试验方向下步重点在对各砂岩区块井组进行针对性分析,筛选出适合超声波解堵技术施工的井组,有效利用超声波波及范围广的优势。若有效则可以在所有砂岩区块大规模推广应用;对注水压力高的砂岩水井进行试验性应用,若成功降低注水压力则能解决常规酸化处理难度较高的水井;扩大规模后继续对潜山油藏油水井做试验,论证该技术对于潜山油藏的适应性。

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