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地
  • 辛集:科技撑腰增产增收底气足

  • 上架时间: 2024-05-14 |   作者: 五星电视体育直播观看免费
    马兰农场小麦试验田里,用等深匀播机精准播种、植保无人机施药,良法种植新理念让小麦高产底气更足;张
  • 联系我们
产品描述

  马兰农场小麦试验田里,用等深匀播机精准播种、植保无人机施药,良法种植新理念让小麦高产底气更足;张古庄村的果蔬种植大棚里,用物理防控技术杀虫、请蜜蜂来授粉,新技术让草莓、甜瓜成了抢手货;新城镇的矮化密植梨园里,引入物联网对靶施药、自动避障割草等智能农机装备,使梨园管理实现机械化、标准化……

  4月24日,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试验田里,一台植保无人机在进行小麦飞防作业。通讯员乔蕾摄

  连日来,记者在辛集市田间地头、农业企业走访发现,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一项项鲜活生动的实践,也从不同的侧面展示着这座城市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快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转型,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坚定决心和强劲动力。

  4月24日,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试验田里,随着“嗡嗡嗡”的旋翼转动声,一台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麦田上空匀速飞行。很快,机身下喷出的白色雾化农药,就给小麦披上一层“防护衣”。

  随着气温升高,小麦病虫害进入高发期。过去,一到这样一个时间段,马兰农场要组织大批人员背着喷雾器进行人工施药防虫,常常一忙就是六七天。这两年,用上植保无人机喷药,不光节时省工,喷洒还均匀。

  “用无人机喷药不是啥新鲜事,我们现在正通过科学研究药剂配比,对药剂的用量和功能做全面优化,农药使用量更小,环境污染更少,效果还一点都不差。”站在地头,农场负责人武金燚给记者讲着农场里的小麦标准化种植。

  为了有效提升粮食产量,马兰农场不光在选育良种上下功夫,还积极研究小麦良法种植,探索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小麦种植管护新标准。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这里推广土地深耕、精细整地、精准播种、科学施肥、农田节水等关键技术。在具体种植管护中,他们使用等深匀播机、锄划机等新型农机装备,推行标准化种植,提升小麦播种管护的质量。

  走在试验田里,瞅着一垄垄长势喜人的小麦,武金燚笑着说,“用新理念种地,小麦高产才更有底气。”

  河北天利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辛集一家集农技研发、推广于一体的创新型农业企业。今年,此公司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还正在联合辛集市农业农村局打造河北省农作物新品种测试评价基地项目。

  “除了开展育种及示范推广外,我们还邀请了省农科院小麦种业专家,在小面积示范过程中开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逐步建立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该公司CEO李海川说。

  有了新理念、新技术的加持,天利和农业公司实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今年,我们的小麦繁种面积将达到5万亩。”李海川介绍,围绕高产强筋麦冀麦U87新品种推广,他们依托现有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正在辛集市位伯镇百福村开展整村示范推广,力争全市冀麦U87新品种繁种面积突破2万亩。

  4月12日,在辛集市新型矮化密植梨园示范基地,巡检机器人正在进行巡检拍照,帮助技术人员远程观察梨树长势等情况。通讯员冯胜芝摄

  “太原客户昨天就来了,车就在村口等着,但只能给他们装两车,还有别的客户也等着呢。”4月28日一早,辛集市跃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小要就指挥着瓜农采摘成熟的甜瓜,“我们合作社的甜瓜从来不愁卖。”

  为啥不愁卖?指了指挂在大棚里的黄色粘虫板,魏小要笑着说,“我们的甜瓜不用农药和化肥,全部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虫害,土地增肥全使用有机肥,糖分比常规种植的甜瓜高出一大截呢。”

  在魏小要看来,合作社从最初31个大棚发展到现在264个大棚,从过去只种草莓到草莓、甜瓜错茬种植,全都离不开当地坚持多年的科技助农。

  种植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回忆起种植初期,魏小要至今难忘,“看见其他人种什么赚钱,我们就跟着种什么品种,没特色,也没好品质,自然卖不上好价钱。”

  “只有与强者为伍,咱们的特色种植才能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魏小要和省农科院专家对接,在合作社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草莓等新品种及新技术试验示范。从此以后,农技专家经常来大棚给农户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培训。

  如今的跃鑫果蔬合作社,用有机肥替代了化肥,蜜蜂授粉替代了人工授粉,大棚里还采用了绿色防控以及温度湿度调节等先进集成技术……正因为有了科学技术手段的介入,这里的草莓、甜瓜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弯道超车,产品供不应求。

  “草莓和甜瓜两茬种植,每亩一年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魏小要说,他们带动周边4个村的264户农民实现增收。

  一台绿色无人驾驶机器穿梭在梨园中,喷头根据果树位置不停调整,精准喷出雾状农药……这是记者在辛集市新型矮化密植梨园示范基地里看到的景象。

  “这是一台物联网对靶施药设备,采用红外传感系统,能够精确探测梨树靶标位置,实施全自动对靶施药,并实现了全过程可记录、可计量、可回放、可追溯。”基地负责人王亚文介绍,这台设备通过积分定位算法和内部精准定时,实现了喷头位置和靶标位置的实时匹配,在有梨树的地方自动喷洒药物,没有梨树时就会停止作业。

  从水肥一体化节水滴灌,到智能雾化授粉;从远程虫情监测,到物联网对靶施药;从声控驱鸟,到自动避障割草……行走在这座示范基地里,先进的农机装备让记者近距离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依靠这些新农机装备,我们梨园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做到一年建园,二年成形,三年见果,四年丰产。”王亚文说。

  近年来,辛集市格外的重视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梨果种植企业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农业物联网设备、农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装备示范推广,携手打造智慧果园示范基地。

  “智慧果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农机、农艺的融合,就能实现种植生产的流程化、规范化和管理的统一化、智慧化。”在市里帮助下,“90后”王亚文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接,率先在自家的150亩矮化密植梨园开展示范推广。

  随着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装备的广泛应用,这座矮化密植梨园的智能化管理上的水准越来越高。

  “这两年,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滴灌技术,引入物联网对靶施药、自动避障割草等智能科技装备,不仅解决了传统梨园都会存在的监测体系不完善、作业服务不智能、年轻劳动力少等问题,还非常大地节省了种植管护成本。”王亚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以施药为例,用上对靶施药机器后,梨园用药成本降低了30%,每年能节约费用2万多元。

  如今,这座梨园进入了盛果期,将年产黄冠、秋月、玉露香等优质梨果产品50万公斤。“我们将持续探索‘信息科技+智能装备’创新集成的智慧梨园建设,为本地矮化密植梨产业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种植管理经验,带动更多梨农实现增收致富。”王亚文说。(河北日报记者董昌)

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