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揭秘“湾高赛”金奖项目赋能制造业发展

【概要描述】

揭秘“湾高赛”金奖项目赋能制造业发展

【概要描述】揭秘“湾高赛”金奖项目赋能制造业发展

详情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以下简称“湾高赛”)获奖名单于近日正式公布,50个高精尖创新项目纷纷亮相,10个脱颖而出的金奖项目(5个初创组项目、5个成长组项目)非常关注,它们在专利价值、创新水平、市场应用前景等方面表现卓越,侧面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实力。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金奖项目,多维度呈现初创组和成长组金奖项目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叠加湾区优势,磁共振技术打破国外壁垒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脑卒中斑块成像及智能分析”项目荣获2023年湾高赛金奖,脑卒中预警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全球首款脑卒中智能预警分析软件的有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要实现磁共振成像的“既清又快”,离不开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的大力支撑。目前,该项目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共申请专利74项;并积极地推进海外专利布局工作,现获得13项PCT国际专利。

  在实现前沿技术突破的同时,项目团队热情参加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把论文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多项成果转化到国产高端医疗设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影医疗的磁共振系统,累计技术转让金额200余万元,实现大规模产业落地,已成为国产3T磁共振系统的主打产品和高端临床应用亮点,在全国超过100家大型三甲医院推广使用。

  该项目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科研和医疗资源,以及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项目研发技术和创新,并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化。作为粤港澳三地合作的重大品牌活动,项目团队通过参加湾高赛,对现有专利布局查漏补缺和动态调整,小组成员的保护和管理能力也得到提升。在参赛过程中,项目团队已和潜在合作者接触,也从投资机构收获宝贵的市场反馈,进而帮助更好优化产品设计、调整商业模式,为项目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季华实验室以OLED喷墨打印装备研发为突破口,设立“G4.5代高分辨率喷墨打印成套装备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该项目突破高精密对位系统、高精度循环供墨系统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所研发的G4.5代高分辨率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在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实现31英寸基板多色打印与图案化展示的测试,填补我国当前显示产业核心装备的空白。

  为突破显示产业中高端装备技术提升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关键瓶颈,项目团队从系统装备层面出发,协同进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聚焦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的研发;同时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和优化项目的专利布局策略。此外,项目团队针对美国、日本、韩国等关键市场布局一系列海外知识产权,以加强国际竞争力。截至目前,团队共提交了超过100项知识产权申请,其中63项申请已取得授权,7项申请进入实审阶段,正进一步申请了PCT国际专利,为项目成果提供更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

  高校和科研院所专长在科研和技术开发,对成果转化落地的市场推广、商业运维等研究较少,亟需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湾高赛“以赛促创”“以赛育新”,推动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术发展。项目团队通过大赛期间的专业培训,掌握高效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方法,助推研究成果的商业经济价值和法律保护水平的提高。同时,湾高赛为理论研究转化实践应用提供重要机会,吸引更加多投资者和企业关注,为产品进一步开发与市场推广铺平道路,开启更多商业化的可能性。

  中慧医学成像有限公司“基于三维超声成像的无辐射脊柱侧弯检测系统”项目是本届湾高赛唯一荣获金奖的香港企业。X光检查被视为传统脊柱弯曲检查的“金标准”,但受限于其辐射伤害,病情正在恶化的青少年患者无法短时间之内频繁接受检查。该项目瞄准这一痛点进行研发技术,利用电磁感应的空间定位功能系统辅助采集B型超声图像,再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使患者无辐射完成脊柱弯曲检查,适用于医院、诊所、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等多种场景。

  该项目实现了四个“首创”:首创用超声成像对骨头的变形进行成像、首创非常适合于脊柱的图像投影方式获得冠状面成像、首创人体支撑结构便于超声扫描人体背部、首创掌上式三维超声扫描系统和先进三维超声显示方法。基于此,项目团队在国内和海外布局了85项覆盖三维超声成像、测量、扫描、显示及掌上三维超声技术相关专利,包括底层算法、软件系统、外观、扫描方法、成像算法、三维可视化、测量方式等,为项目核心技术和产品形成多维立体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

  参加湾高赛并获得金奖不仅能获得更高市场声誉和品牌价值,让高价值专利成为企业技术领先性的证明,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投资,助力公司发展壮大。

  华南理工大学“宽带高效率5G毫米波相控阵前端系统”项目团队创新芯片架构和设计方法,自主研发国内首款在片集成了频率源和自校准通道的全功能5G毫米波收发机芯片,在功耗、增益、芯片尺寸等方面均比国外商用收发机芯片有显著优势。研发成果在惠州高盛达、广州慧智微、广东曼克维等公司的毫米波通信模组产品中得到应用推广,高度契合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

  项目团队格外的重视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工作,按照《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工作指南》广东省区域标准要求,从技术、时间、地域、应用四个维度布局发明专利100余件,覆盖“天线、芯片、系统”全链条。同时,依托“广州市知识产权助力关键技术”科研攻关项目,项目团队成立毫米波太赫兹技术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贯穿研发技术、专利挖掘与布局、申请前评估、授权后管理等全流程专利导航工作机制。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项目团队长期致力于农业复杂环境下农田信息快速获取和变量喷施作业等方面研究,“精准喷施关键核心技术布局与研发”获奖项目涉及农业专用无人机、机载光谱农田信息获取、卷积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变量喷施作业技术和设备。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算法和实时数据分析,该项目实现了对农田信息感知与精准施药,平均节省用药量16%、节省用水量9%、节省劳动力22%,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该项目不仅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为农业生产带来更灵活、更便捷的解决方案,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实现与农业的深层次地融合,为大湾区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项目团队围绕植保无人机研发、作物信息感知与精准喷施三个核心领域共50件高价值专利,并在海内外均有布局,共同构建了无人机精准喷施的立体化专利技术体系。

  为研究成果寻求一个展示和推广平台是项目团队的参赛初衷。随着赛程推进,项目团队与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深度对接,搭建更广泛的合作网络。荣获湾高赛金奖,更为项目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持。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从原料到生产100%国产化,“绿色天线”拥抱“低碳”

  为解决网络发展用电需求、行业能耗下降的冲突,项目团队开展“高效能绿色低碳天线关键技术”项目,首创穿墙阻抗变换器与二元阵辐射单元一体化集成和FPTP柔性移相馈电架构平台技术,实现了低插损轻量化环保天线罩技术创新,提升阵列扇区功率比超10%,辐射单元金属用料减少40%,树形拓扑结构电长度缩短40%,电缆用量下降90%……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凸显项目创新成果实现了网络性能和绿色节能的双提升。

  同时,项目采用LGPx新材料及发泡工艺,大大降低天线%,提升天线安装便利性;所有材料生产的全部过程无污染,100%可回收再利用。与传统基站天线及行业高效率天线相比,该项目高效能绿色低碳天线能效比得到非常明显提升。项目系列新产品适配城区、高铁沿线、海域、县城/乡镇/农村容量覆盖和农村广域覆盖等五大应用场景,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前茅,国际市场业绩复合增长率超10%,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

  在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方面,项目布局高价值专利组合超20项,涉及同族专利超150项,涵盖美国、欧洲等15个国家或地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以电力机器人为切口,带电作业迎来高效安全新蜕变

  传统的电网检修需要人工带电作业,安全风险高、效率低,且不能适应复杂环境。项目团队创新实施“基于空地一体化遥操作‘达芬奇’的电网智能运维技术”项目。成功研发的“悟空”采用混合现实技术,让操作人在远端拥有身临其境的视野,通过力反馈技术实时感知机械臂与设备、导线、障碍物的接触情况,高效、安全完成各项精细化作业。高精度的仿人型结构能适应90%的带电作业场景,立体防护体系可躲避1毫米的障碍物。“达芬奇”作业模式使作业误差小于0.3毫米,其独有的入网检测专利体系让机器人在1万伏高压以及2万维特斯拉强电场下顺利作业,端到端的延时小于100微秒。

  项目团队实现在关键零部件研发、新兴起的产业应用、前沿科技等方面100%自主研发,未解决电力作业高负载问题,项目团队放弃了传统机器人常用的VR减速器,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款锥涡轮,将机械臂负载能力从16公斤提升至30公斤,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作为电力行业标准主要制定者之一,项目团队依托标准建设开展专利布局,发挥产业链“链长”优势,推广产品应用。针对机器人带电作业能力优势,项目团队通过路障式专利布局61项专利,完成外围辅助性功能布局20项专利,合计布局110项专利,专利评价估计价格超过4585万元。

  项目团队既关注湾高赛的“赛事”部分——每位成员都在团队协作中找到个人价值、发挥自身优势,培养良好沟通和协作能力;又看重湾高赛的“平台”部分——围绕推动成果转化的参赛目标,项目团队更看重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为产品走向世界打下坚实基石。于项目、于团队而言,参加湾高赛都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经历,是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旅程。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围绕痛点“做深做透”,以微型智能电压驱动电网数字化

  被誉为工业控制管理系统的“神经末梢”,为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项目团队针对现存电力传感痛点,开展“即贴即用电力微型智能电压传感研发技术与应用”项目,“点对点”解决传统的互感器+测控装置方案存在体积大、成本高、有线连接、安装运维需停电等困难,为智能电网海量新能源数据接入提供新的可行解决方案。项目单点突破核心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套集成非接触式电压测量功能的“极目D”电气量集成传感器,实现了高精度、广频域、宽量程的非接触式电压测量,实现海外竞品性能上的全面超越。经初步测算,项目成果年度平均市场规模将达到18.9亿元,市场规模宏大。

  对此,项目团队严密部署高价值专利布局工作,采用路障式专利布局组合,为实现微型智能电压传感器涉及的必需解决方案申请专利,使竞争对手在使用该项技术时难以规避项目专利组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本项目研发技术成果;并以申请互补性专利为辅助手段,与核心专利之间在保护范围和保护效果上相互补充和交叉,实现有效延伸保护。围绕核心专利及专利保护组合,项目团队已组织申请6项团体标准,形成覆盖中低压电力微型智能电压传感器技术方面的要求、电力微型智能传感器术语、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等技术规范。微型智能电压传感器产品已纳入南方电网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全面推广,实现专利标准化。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智能汽车赛道,助力智能驾驶场景改造体验升级

  V2X(车联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车、路、人、云等智能终端形成联网,使汽车具备复杂环境感知,兼具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的能力,与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紧密契合。

  “多源融合的自适应V2X预警算法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是全球首个搭载5G+C-V2X功能及场景的量产车型——广汽埃安AION V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该项目技术在V2X系统中引入并离散化自行车运动学模型,迭代计算预测V2X车辆的相对运动轨迹、最近碰撞点及对应的最近碰撞距离和碰撞时间,解决传统C-V2X预警算法不适用弯道场景的行业共性难题,预警准确率接近100%。在此基础上,首创两种V2X车辆筛选算法,既能提前过滤无碰撞风险的车辆,节省计算资源;也能在拥堵场景下过滤低威胁的车辆,避免不必要预警,提升驾驶体验。

  项目团队遵循产业链原则、全方面覆盖不一样的产品代际原则和卡位竞争对手原则,在车路协同辅助驾驶、V2X技术、V2X智能化场景以及V2X测试技术等重点技术分支布局专利112件。应用项目专利组合的车型近三年累计销量超70万辆,经济效益显著。同时,V2X技术在提高道路安全、优化交通流量、减少车辆燃料消耗和排放等方面成效显著,并能为车辆和司机带来接收实时停车位信息、加油站价格等新服务。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聚焦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贡献“五位一体”空气净化智慧方案

  《广东省发展智能家电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推进智能家电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主线,建设世界领先的智能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空气机3.0-TH项目”充分契合这一需求,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该项目产品集合了温度控制、风速控制、湿度控制、空气净化和仿生自然新风的功能,在一台设备同时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洁净度和新鲜度,用户能享受五个维度均舒适的空气。基于56亿条用户使用数据,项目产品结合人体舒适模型和当地气候重构空气多维联动算法,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个性化空气多维联动方案,满足多种用户对舒适空气的不同偏好。该项目在研发期间(2020—2022年)为社会贡献大量就业岗位,其中研发岗新增300余人,制造岗新增1900余人。自产品上市以来,前三季度销售额达18.2亿元,助力企业的高端市场占有率占比从3.7%跃升至5.8%。

  湾高赛支持参赛团队一边参赛、一边布局,鼓励参赛标的动态优化。项目团队在赛前拥有156项专利,包括2项高价值专利和10项核心专利组。在“赛育结合”引导下,项目团队在智能、节能和舒适三个方向新增布局29件发明专利,在推动创新、培育高价值专利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