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产超声企业逆袭进口品牌之路

【概要描述】

国产超声企业逆袭进口品牌之路

【概要描述】国产超声企业逆袭进口品牌之路

详情

  近年来国产品牌强势崛起,导致进口企业在基层市场的份额一直在丢失。此外「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促使基层扩容和市场下沉,进口代替成为一个趋势。

  中国医用超声真正发展成为一个行业用了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下图是我们总结的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顺着这条线,我们主要调研了迈瑞(mindray)、开立(SonoScape)、汕超(SIUI)、理邦仪器(EDAN)和飞依诺(VINNO)这五家民族企业,在这几个时间段各自的发展历史,以及预估了他们未来的发展走势。

  在这个时间段,中国的医用超声仍然是以黑白超为主,进口与合资品牌占市场主导地位。72 年就成立的汕超是当时市场上的主力之一。在 1986 年的时候,日立(HITACHI)开始通过“技术换市场”的方式与汕超合作——汕超在中国制造和销售日立的超声产品,日立为汕超提供技术。

  这期间,迈瑞开始崭露头角。01年迈瑞推出的「DP-9900」,成功把国内黑白超声从模拟机时代推进到了数字机时代。06年推出的「DC - 6」使得本土品牌在彩超这样的领域第一次可以和进口品牌同台竞技。

  迈瑞便携彩超「M7」的诞生,不仅让国产超声在图像上真正得到了一线超声专家的认可,还取得了国际知名的红点设计大奖,这是有记录的最早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获得的红点设计大奖。期间迈瑞的超声平台搭建日渐成熟。

  2010 年才成立的飞依诺,其核心创始人是原 GE 超声研发中心的总经理奚水先生。这无疑使飞依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虽然“年纪轻轻”,但羽翼渐丰,在技术层面已慢慢的变成为国际顶尖厂商的最有力竞争者。

  迈瑞13 年收购佐纳瑞公司,是民族企业在超声领域的首次完整国外品牌并购。在这之后,迈瑞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与此同时,迈瑞超声在业内的全球排名已经上升至全球第六,中国第三,超过了西门子,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这期间,开立医疗陆续推出了系列高端及便携彩超产品,同时其探头产品线在业内也率先实现了国产化、全科室、全系列。

  理邦仪器凭借 15 年推出的——具有典型“硅谷气质”的高保线物理通道架构作品——「Acclarix 系列」数字便携彩超“翻身”,双触控屏的设计和简介优雅的外观取得了红点大奖以及市场的青睐。

  迈瑞目前除了专业的高端心脏彩超还没有涉及外,其他的彩超技术领域几乎都已经突破,是业内除 GE 之外产品线最齐全的品牌。之前我们也提到过,近几年迈瑞在中国的业绩已超越了西门子。迈瑞正在改写 G.P.S 三巨头的格局,未来将会成为国产代替的主力军。

  开立的一个优点是它具备自主研发超声探头的能力,其中的单晶探头属于国内领头羊。一个超声产品的优秀与否,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超声探头。开立在过去几年始终致力于自主产品的开发和高新技术的储备,以开立目前的产品线和研发实力,它有望和迈瑞一齐加快国产替代。

  汕超作为一个老牌企业,在超声行业的第一梯队里历经了 40 余年屹立不倒,其实力可见一斑。汕超早期属于国有企业,在 2008 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但国有股份仍然占有特殊的比例。企业性质给汕超发展带来了一定限制。未来汕超如果能跳脱出国企的旧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飞依诺目前的产品线相对完整,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较快,但其产品在海外地区较受欢迎。相较于迈瑞和开立,飞依诺的瓶颈在于产品线没有深入下沉到基层,其团队更擅长于进口品牌或高端产品的营销。如果飞依诺能够突破这个瓶颈,未来可期。

  理邦 2015 年推出的 Acclarix AX8 便携彩超拉动了几近萎缩的黑白超声市场,该产品让理邦在国内超声市场迅速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理邦在超声领域的业绩长期处在稳定,属于稳中求进的类型。

  从以上几副图中能清楚得看到——第一张图上零零散散的信息,到最后一张被填充得密密麻麻,国产品牌确确实实是发展得慢慢的变好了。大多民族企业选择在低端市场先进行布局,然后再在往中高端市场进击。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厂家也纷纷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产品上,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下期小编会和大家好好聊聊「AI与超声」的结合应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