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电视体育直播在线观看

播撒科学之美 ——科普工作者用“微光”推动科普事业向阳发展

【概要描述】

播撒科学之美 ——科普工作者用“微光”推动科普事业向阳发展

【概要描述】播撒科学之美 ——科普工作者用“微光”推动科普事业向阳发展

详情

  他们是科普春天里的“播种人”,在“双减”政策里为科教“加法”赋新能;他们是活跃在舞台后的“剧教授”,为孩子们带来科学艺术盛宴,赋予了青少年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能;他们的双手被施展了“魔法”,在科技场馆、在智慧校园、在乡村教室,散播科学的种子,让科学梦想扬帆起航。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活跃在一线的科普工作者们,用最朴素的信念,深耕科普技艺、关注科学技术成长、体察人文思潮,用科普描摹,更用思想塑造,为发展中的山东带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让科学之美尽情播撒。

  45分钟、13000余步,8万平方米的场馆之内,这是山东省科技馆观众服务部部长走完6个常设展厅的大致数据。

  2023年1月,山东省科技馆新馆正式开放,这座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场馆一改“高冷”“严肃”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快速“破圈”。新馆的建成也对场馆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是需要馆内展览教育部、观众服务部、保卫部等多部门一起努力的主要工作。

  场馆大了,意味着每天接待观众的数量大幅度的增加,这不仅需要满足更加多元化的参观需求,更要灵活动态地调整服务方式。展品展项多了,也需要借助新的载体和手段探索新形式,80多名科普辅导员需要多维度了解每一件展品展具,用更简单易懂、奇妙有趣的方式向参观群众进行科学普及。

  展览部部长孟庆虎说:“场馆就是我们的主阵地,从老馆到新馆的巨大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科普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和科普服务能力的不断的提高,更是感受到科普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了。”目前,省科技馆年接待观众150万人次,已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场所。

  “一座科技馆想要维持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仅仅重视场馆的硬件设施是远远不足的,还要一直创新优质科普内容和教育模式。”孟庆虎介绍。完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推动展览、活动与教育并举,是推动场馆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省科技馆发挥省级科技馆平台作用,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开展长期合作,积极地推进前沿科技成果向科学教育资源转化。同时,通过活动推动、人才教育培训、共建平台等方式,不仅解决了单打独斗和人才短缺问题,同时柔性推动着山东科技馆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持续拓展和深化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功能。

  在山东,科学家、教育专家、科技公司等社会力量一直活跃在科普第一线年以来,省科技馆组织省内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科普报告专家团”,开展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等活动。10年间,专家教授们深入学校,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了5000多场次的科普演讲,一场场高水平的科普报告,为山东省200多万名青少年打开了感知科学、了解科学、通向科学的大门。

  将科普融入艺术,5月,两场科普剧在小范围内试演,反响出乎意料,为科技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打开了新方法。

  一部科普剧从幕后到台前,不仅要专业的艺术指导,更要将古板的科学原理展现成惹人喜爱的表现形式,这其中离不开的是科教活动部在台前幕后的忙碌与策划。

  在科普剧的舞台上,表演不仅成就了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表现欲望,还是台下学生们热爱科学、启发成长的重要起源。“科普剧有趣极了,不仅给了我增强信心、表现自己的舞台,也能让我传递所学知识,带领身边的同学一同进步。”正读五年级的张博言是《水滴石穿》的小主角,虽然未经过专业训练,舞台上的他专注而又放松,惹得台下伙伴笑声不断。

  科学剧场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需要。自2021年起,山东省科技馆便筹划邀请科普专家对剧目选定、内容制作、传播推广等方面做论证和建议。如今,《妙趣科学》科学剧场品牌活动经过前期论证已逐步成熟,将在9月正式面向社会推出。

  在科普的园地中耕耘,他们以热爱、专业和钻研,一个人带动一批人。“科普的一个重要逻辑是扎根,帮助学生找到土壤。我们正在通过种种各种的品牌找到一个‘有源之水’,让他们的科学梦想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科教活动部部长孔祥飞说。

  立足科普主阵地,不断拓展延伸科普实践活动体系,持续丰富科普教育形式和内容,有效衔接科普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拓展了青少年科学探究和综合实践的场域。

  科教活动部副部长陈卫梅介绍,今年科教活动部将在济南市联合高校人才及社会志愿者,成立10支科普志愿团队,同时在全市中小学中打造30所科普剧特色学校,发挥孩子们编导、表演、传播等优势,共同制作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及科学传播为核心的科学剧,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让科普服务孩子们的梦想世界、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

  “看到大厅里的翻板墙了吗?那是新馆的标志性展品,也是我们的得意之作,一面墙通过1000多个单元控制着整个画面……”说到省科技馆新馆的展品,研发设计部部长张磊目光炯炯,用他的话说,新馆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他的“孩子”,从设计到布展百分之百参与。

  “科技馆的灵魂就是展品”,新馆按照“传承、启迪、实践”的理念,以科技发展历史及趋势为主线,采用国内独创的“多节点、小主题”布展思路,选取人类科技发展进程54个重大科学技术事件作为核心展示节点,展品既囊括了国内外科技馆优秀的经典互动展项,又创新性地加入了沉浸式多媒体空间、3D打印、VR演示等最新展示技术。

  科普展品的创作研发必须要创新,山东省科技馆立足场景化和沉浸式理念,把高端、复杂的科学原理,通过展品有趣、立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让他们潜移默化地爱上科学。

  科普展品的研发也离不开设计人员对社会需要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知。展品研发团队讲述道,他们不仅需要在生活中充分吸收社会养分、丰富专业相关知识,也需要结合展品与群众尤其是孩子们的互动性,展现展品的特色,发挥科学传播的效能。

  让科普资源走出去,助力偏远地区科普教育,这是大篷车承载的使命与梦想。科普大篷车工作人员王本义说,2023年,科普大篷车、流动影院车上山下乡,在“乡村振兴科普行动”中,走过了25个非中心城区,行程12000公里以上,为偏远地区和乡村的孩子们送去了科技资源,点燃了科学梦想。

  如今,无数个科技工作人员以热爱、专业和钻研,慢慢的变成为科学教育的“行家里手”,他们以专业方面技术指导、系统的业务培训,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汇智”“聚力”,为新时代科普工作高水平发展添砖加瓦。

  科普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科学也成为交流的突破口。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山东赛区)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科创中心主任赵鑫玺拿着一件精美的微缩设计向笔者展示。这件作品的主人是一名有着轻度自闭的中学生。现在,科创成了他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

  “科学的种子能不能茁壮成长,关键看有没有悉心呵护、持续培养。”青少年活动部部长胥蔚蔚说,“近年来,青少年科创大赛、齐鲁高校科学营等活动陆续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不仅能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科普需求,还能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型。”

  2021年9月以来,山东省科技馆开展实施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面向全省中小学提供三点半课后公益服务,3年来,330工程每年向全省中小学免费提供300余场高层次科普报告、500课时的科普课程、200套科普资源包、10000份《山东科技报》,构建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引导更多青少年不断探索缤纷美好的科学世界。

  山东省科技馆馆长王晶表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是今年全国科技工作人员日的主题,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重要要求。作为一名科技工作人员,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立足岗位建设,致力于开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新模式,积极推动科普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五星电视体育直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