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中心
  • 实地走访了国内规模种植基地以后我们总结出了七个共性问题

  • 上架时间: 2024-05-25 |   作者: 五星电视体育直播观看免费
    不管是农业领域的规模种植者,还是外来资本跨界搞规模种植的,成功的永远只是少数,大多最终以“惨”字
  • 联系我们
产品描述

  不管是农业领域的规模种植者,还是外来资本跨界搞规模种植的,成功的永远只是少数,大多最终以“惨”字收尾,赔得一塌糊涂。成功的比例甚至低于我们常说的二八定律,即低于20%。

  近两年,笔者走访了国内不少的大大小小的种植基地,这里面,有大至1万亩的苹果、柑橘等基地,千亩基地占比不少,最多的是千亩以下、20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基地。对于上千亩乃至上万亩的基地而言,能保本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为何需要提出为职业种植者赋能?职业种植者的痛点在哪里?又该怎么样才能解决?我们结合近期走访的基地,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有更多观点,欢迎留言!

  “管理缺失,是规模种植户最突出的问题,”这是基层调研时,我们得到的最多反馈。

  果园管理是个系统的工程,包括果苗选择、农资产品的选择投入、植保营养、水肥、栽培、修剪等。

  只有搞好种植管理,才能输出,尤其是规模种植者来说,大多数最缺失的是管理。

  管理缺失,指的不是不管理,而是现有的管理技术不能满足基地品质生产的需求,或者对其标准化管理造成了不便甚至是阻碍。

  我们见过一些上规模的果园基地,虽然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与散户相比,管理还是太过粗狂,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不高,甚至不如散户。

  并且,受限于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等的限制,规模基地的品质、产量的稳定性不能够确保,这也是收购商对于规模基地的控诉之一。

  管理方面,对于规模基地而言,怎么来实现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是基地经营最重要的一环。

  海升来宾柑橘基地是广西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智能化等特点于一体的典型代表,也是广西沃柑种植最需要我们来关注的代表之一。

  2016年建园,投建规模3000亩沃柑,2018年开始大量投产(2000亩),产量2000吨。关于海升在柑橘方面的布局,详细可阅读笔者前几日写的文章“沃柑种植最土豪、最标准的基地,第一年投产就收获了3个没想到!”

  中国沃柑看武鸣,这里是沃柑的优生地带,也是沃柑种植爆出致富新闻最为集中的核心区。

  地处武鸣的鸣鸣果园有9000多亩的沃柑种植培养面积。其在沃柑方面的布局也是广西可圈可点的代表之一。

  9000多亩的果园管理,是个系统的庞大工程。为实现标准化管理,鸣鸣果园自主研发了一套农事信息管理系统,大多数都用在农场的标准化管理,不单单是技术方面,还有人员管理、农事管理等。

  据鸣鸣果园的负责人透露,这个系统在前几年开始研发,目前已经在内部熟练应用,在手机系统上就可看到基地的全部农事操作情况。

  我们发现,物联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在规模基地的管理中作用凸显,并且随着农业发展,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和趋势。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实用并能落地。脱离了这个必要条件,一切都是百搭。

  当下还有一个现象是,目前的大多数零售商服务不了上规模的基地(基本上超过200、300亩就服务不了),基地需要更专业、更高的技术服务,因此,慢慢的变多的基地往生产上游端找资源,直接找厂家定制农资,并享受相应的服务。

  但是,在当下农资产品鱼龙混杂的情况下,规模种植者普遍面临着甄选困难的局面。也就是说,规模种植者与优质正规农资产品存在不对称的壁垒。

  许多规模种植者,在决定做之前,过分看轻了农业种植。过于简单的把规模种植认为就是品种、资金、农资、技术、销售等方面的组合。

  这部分人,现在可能少了些。在前几年柑橘火热的时候,此现状尤其突出。但是,往往的结果是,由于过分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农业,这些群体并没有赚到,甚至赔了本最终撤出。

  对于农业,笔者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农业不是一个投机的行业,而是一个需要沉下心、认认真真地对待的行业!

  这里面包括种植品种结构、水源、种植行间距等。以及基地的长远规划、市场把控和预估等。

  “前期建园的规划很重要。我们这里有个规模较大的柑橘基地在最初建园时,行间距是2×3m,但是现在发现,这个行间距不足以满足机械化作业,给果园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增加了很多人工。于是,下定决心,直接推倒了一半柑橘,改成了2×6m的行间距。”这是,前几日笔者一行在广西市场走访时,得到的反馈。

  因此,建园初期做好规划,很重要!包括对资金投入的预估以及回报周期的预估,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农业投资周期长,资金的持续投入很重要!

  这是目前我们所接触的所有规模种植基地都面临的问题。人力成本也成为目前基地投入中占比最大的。

  这种情况下,一些便于农事操作的农机具、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设备需求慢慢的变大。如何省工省时又高效,成为规模基地的突出需求。

  对于这个现象,笔者想说的是,一时跟风一时爽,但是一直跟风,非常有可能会出问题。

  我们在广西武鸣调研时,遇到了一对跨界做农业种植的大学生夫妇,他们的基地公司起名独特——广西婴儿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这是2位大学生夫妻跨行做农业的故事,有运营思维的现代化职业种植者,为了寻回儿时的味道,2016年开始在武鸣投建600亩红江橙,共4万株。

  对于红江橙这个品种,相信很多人都知之甚少,笔者也是。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众品种,是他们坚持的方向。

  不堵行情,不跟风热门品种,坚持小众品种品质种植,种出让婴儿可以吃的品质红江橙!这种情怀和坚持值得称赞!

  这应该是所有的基地都需要的,也是大多数的一个痛点。或者说如何对接上好的销售经营渠道,是其核心需求之一。

  优质优价,现在慢慢的变多的规模种植企业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因此,如何打通种植者与优质收购商之间的壁垒,是当下迫切地需要努力的方向。

下载中心